学会动态
联系我们
辽宁省化工学会
辽宁省化工学会2020年工作总结和 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1-01-06 12:46
来源:
现将辽宁省化工学会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总结汇报如下:
一、2020年亮点工作
- 作为规范化建设示范试点学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修订完善了学会管理制度汇编,依照章程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学会重大事项。发挥学会监事职能,在专委会设立、重大事项决策、评优举荐等工作中,监事会全程参与并有效履行职责。
- 作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示范学会,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先后完成了XP-45高硬度聚合物多元醇的研制与开发、Z28阻燃高回弹聚合物多元醇的研制与开发、360W低粘度结构型全水硬泡聚醚多元醇的研制与开发等项目的成果评价工作。
- 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基地,我学会充分发挥专家库资源优势,通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学会服务站等平台组织专家对接企业,实地调研企业技术需求,促进成果转化。学会组织会员单位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对接沈阳广达化工有限公司,解决硫化异丁烯的产量及生产过程中所遇到反应机理不明确,环保等技术问题。
学会与辽宁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对接铁岭汽车制造配套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开展汽车发动机轻量化课题研究,并开展调研工作。
- 学会2020年疫情防控和应急科普工作
发挥组织优势,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我学会按照省科协要求,及时传达文件精神,在会员单位微信群中强调国家及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及时汇报疫情防控信息,学会党支部、常务理事会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讨论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复工复产后,学会号召各会员企事业单位集中力量生产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并向社会捐献。累计捐献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价值500多万元,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在学会开展的活动中,严格按照我省疫情防控要求,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疫情防护工作与化工产品息息相关,我学会组织科普专家制作科普小视屏,将消毒剂的原理、免洗消毒液的成分,消毒用品的安全使用常识,口罩的原材料等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让公众科学客观的认识、了解防疫知识。
- 学会2020年改革工作进展
- 学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协工作、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研究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工作会议上对学会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结合《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紧紧围绕辽宁化工行业振兴发展。结合学会实际情况,起草学会十四五改革发展规划,为学会下一步发展改善顶层设计。
学会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人才资源,为企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 撰写辽宁省硼产业科技发展报告
学会组织专家完成了辽宁省硼产业科技发展报告,着眼于我省新兴产业、新动能产业领域,通过对学科(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国内外发展水平以及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承担的重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进展和重大科技成果等开展调查研究,梳理研究动态、学术成果、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 组织专家撰写我省化工领域可开展攻关的几个“卡脖子”技术方向
学会组织专家分析研判学科(产业)科技发展、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提出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卡脖子”技术清单,组织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成立专家课题组,提出我省在化工领域“卡脖子”技术方面可开展攻关10个课题。该课题已经通过结项答辩,准予结项。
四、会员发展和联系服务情况
1.发展会员
2020年学会累计发展个人会员200人,单位会员3家,学会通过走访调研企业、高校、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大力宣传学会,增加学会知名度,广泛吸纳会员入会。
- 开展人才推荐
辽宁省化工学会积极组织开展第十二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工作,2020年收到3家单位4名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学会组织成立推荐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对申报人的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创新能力,获奖情况,重点工程,重大科技公关及技术改造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后确定候选人。经省科协评审,最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杨占旭获评第十二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辽宁省化工学会积极组织开展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收到4家单位4名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学会组织成立推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人的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创新能力,获奖情况,重点工程,重大科技公关及技术改造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后确定1名候选人。经中国化工学会评审,最终大连理工大学王治宇获评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
3.设立学会专业委员会
学会2020年陆续在大连工业大学设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专业委员会、日用化工专业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设立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设立太阳能光催化专业委员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过程仪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沈阳工业大学设立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铁岭橡胶研究院设立橡胶专业委员会,辽宁科技大学设立煤化工专业委员会和冶金化工专业委员会等12个专业委员会。
4.打造精品科技期刊
由学会主办的《辽宁化工》杂志,2020年列中国情报信息协会与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全国石油和化工期刊百强榜第88位,学术期刊50强第33位。
五、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情况
1.积极落实省科协“全国学会入辽计划”
积极引进中国化工学会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智库等资源,紧紧围绕辽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五基地”建设,促进了中国化工学会与我省重点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对接,服务我省化工产业发展。学会孙云理事长主持召开了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竣工验收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永康、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方向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长钱建华、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五人,作为专家组成员组成项目验收组。本次会议是国内规模最大炼化项目竣工验收会。
引进中国化工学会每两年一次的2021年年会将在辽宁沈阳召开,目前筹备工作进展顺利。2020年10月份,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带队,到省科协交流,考察了2021年年会在沈阳举办的相关事宜。
2.打造一批学术交流平台
发挥省级学会学术交流主渠道作用,积极打造品牌化标志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主办承办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的学术交流论坛,促进辽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辽宁省化工学会举行学术年会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召开,邀请了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郭新闻、大连工业大学长江学者孙润仓等9位专家做报告。
辽宁省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为基础,邀请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织召开学术报告会,邀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杰青“百人计划”入选者唐涛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震等7人作报告。
3、设立学会服务站
2020年学会先后在沈阳兴华远大密封件有限公司、锦州市黑山县八道壕镇、辽宁港隆化工有限公司、沈阳红旗林药有限公司、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凤凰蚕药厂、大连九信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大连中鼎化学有限公司、抚顺齐隆化工有限公司、哥俩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设立学会服务站。
4、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
与地方科协行、园区合作,调研企业技术需求,为聚集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学会组织专家赴辽宁嘉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营口仙人岛化工园区等园区企业实地调研,解决企业技术需求。
学会为锦州市黑山县八道壕化工园区编写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针对园区与庞河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细化园区产业发展内容、危废、固废处置措施、消防及官网配置情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并形成了专家论证会评审意见。学会加强与园区的沟通交流与深入合作,为园区以后的规划提供实用性的规划方案,助力产业园的发展壮大,更好地推动辽宁的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六、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要求,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努力增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吸纳力,推动党建强会工作迈上新台阶。辽宁省化工学会孙云理事长带领学会秘书处全体党员赴本溪抗联史实教育基地开展“牢记红色革命传统,重走抗联路”党建活动。进一步鼓励了大家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强化责任担当。学会秘书处每位党员思想深受教育,心灵备受洗礼,深刻地感悟到了抗联战士的坚定信念、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更深切感受到了今日国力的强盛、人民的幸福生活来自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
七、2021年工作要点
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构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化工科技强省贡献智慧和力量。按照国家一流科技社团指标体系标准建设我省一流科技社团。
继续围绕发挥理事会党支部在学会工作中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贯彻执行《辽宁省化工学会党支部工作规则》《辽宁省化工学会“三重一大”决策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制度化水平。
2.完善正在编制的学会“十四五”规划
依据2020年11月30日召开的全国学会工作会议要求,依据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12-2023),依据辽宁省科协“十四五”规划,在学会“十三五”工作即将完美收官之时,我们更要做好学会的“十四五”规划,确定学会“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使学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3.承办好中国化工学会2021年年会
经我们学会常务理事会各位领导的积极努力,中国化工学会每两年一次的2021年会,确定在沈阳召开。参加会议人员将达到3000人,30个分会场。是我省化工界的一次盛会。这次会议将推动我省石化行业学术进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4.强化科技智库服务体系建设,助力企业经济发展
学会加强智库建设,支撑学会学术发展、奖项评审、科技评估、人才评价、决策咨询等工作;开展“学会服务站”服务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工作。
5.打造学会科普品牌,丰富科普工作形式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要强化科普工作,维护化工产业良好形象,力争做到“科普八进”。
6.进一步提升《辽宁化工》质量
进一步提升《辽宁化工》质量,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辽宁化工》由省级期刊升级为国家级期刊。更好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此,将要进行编委调整,开展论文评选活动。
7.开展多层次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我省科技工作者
加强与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与合作,丰富国际活动形式,尽可能组织国际交流。
8.强化对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支持和服务
专业委员会是学会的组织基础,是引领辽宁化工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化工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提供更广阔,更专业的交流平台。为此,学会将为各专业委员会提供更多支持,提供更高的平台。
9.强化学会秘书处建设
充分发挥出秘书处上传下达的沟通作用。加强秘书处思想建设,认清学会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广开门路,向多领域发展,搞好学会的业务建设;增强学会实力和活力,完善会员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
10.深化“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服务一带五基地建设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作为学会探索人才发现、人才培养,提升对青年人才凝聚力,完善“人才体系”的重要环节,学会秉持“不拘一格遴选人才”“搭建平台培育人才”“针对需求服务人才”的理念,并根据“托举人才”实际需求,利用学会智力资源和学术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建立长效沟通、服务机制,全力助力人才成长。增加学会对青年人才的凝聚力,提升学会在化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助力国家科技人才体系建设。